“我科又成功地开展了两项技术,抢救一例‘降主动脉瘤破裂休克’患者,介入支架植入手术成功,患者已安全;还有一例是‘聚卡多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这项技术不开刀、无瘢痕、不住院、效果可靠。”2020年9月2日上午,普外一科张效禹主任高兴地在中高层群发了一条消息。这位战斗在临床一线的高年资的老主任,为抢救危重病人获得的成功和科室的进步所表达的喜悦之情让人感动和振奋。这就是医者的追求,医院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近日追踪了被抢救的病人情况,获悉病人恢复良好家属非常满意。
近来年围场县医院运用科学管理的思维,高度重视一线科室的业务发展。各科室人员通过外出进修学习、院内培训及科室交流学习,尤其是抓住外来专家支援等各种机遇勤学苦练、努力提升,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全院业务提升非常迅速达到县医院历史发展新高,结果令人满意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好的健康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以来县医院仅临床科室治疗方面就有近60余项技术填补了县内空白,40余项达到市级及三甲医院水平,其中得到了北大人民医院等专家的支持。特别是承德附属医院对口支援专家侯雷、姜海军、王磊和承德市医院专家张化玉等专家团队的大力支持,为我院技术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到2020年8月,临床科室新技术的成功开展为近1500余例病人解除病痛,收到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
技术发展较快的普外一科,在应用胃肠肿瘤微创和血管外科微创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进步。“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ISR)超低位吻合术”“颈动脉PTA+支架置入术”等有29项新技术填补了县内技术空白并25项达到市级及三甲医院水平。另外消化内科有“内镜及透视下食管支架置入术”等6项,普外二科有“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甲状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等6项;治疗技术填补县内空白并达到三甲医院水平的还有神经外科的“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脑出血”、骨科的“骨盆骨折微创骶髂螺钉+infix内固定术”、心内科的“射频消融术”、肿瘤科的运用PICC管路进行的“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留置微量泵持续化疗”和“胸腹腔、心包穿刺导管留置体腔的化疗”等、产科的“宫颈双球囊引产术”、和儿科、妇科、眼科、康复科等科室的治疗技术。这些技术具有的共性优点是:减轻治疗手段为病人带来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恢复快、愈后好,减少住院天数、节约治疗费用等;与一些病症相关的个性优点分别有:无创伤或创口小、出血少,淋巴组织清扫彻底,保留相应的器官和功能,减少死亡率等。这些新技术的引入和发展均为病人提高了生命、生活质量,提升自理能力及自理范围。不仅为病人减轻或消除病痛,还使病人尽快恢复回归家庭和社会,更大程度地为病人及家庭减轻了压力、带来了福利。
“好风凭借力”,这些成绩的取得有赖于医院科学发展的思维模式的推动,有赖于上级专家的大力支持,有赖于医院各科室人员团结协作和不畏艰难的钻研精神。当记得:那许多不眠不休的夜晚,许多顾不上吃饭的白天,许多无影灯下的专注,许多为病人问诊及检查的耐心,许多手术台、病床前及幕后的坚持,还有相关医技术科室的支持与协作……就是这许许多多,为我院临床技术的提升积聚了力量,夯实了基础,加速了腾飞的脚步。
更值得赞美的是:今年在受到“新冠”疫情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并没有影响每名医者勤奋努力和医院发展前行的脚步。使命与担当是我们不懈努力的勇气,老百姓的安康是我们迎难而上的动力。我们木兰围场作为拥有54万人口的大县,县域经济条件有限,老百姓的收入也有限。能够不出家门就享受到三甲医院及更高技术水平的治疗,是每名病患的希望。保护好健康和生命是我们每名医者的信仰,县医院科学发展的目标。
所以,我们会一直努力,刻苦前行,毫不懈怠!
(图片来源:一线临床科室)